生产车间是以生产为主的管理形态,以完成生产计划为目的,在许多中小规模的工厂中往往有这样的奇怪现象:几乎每个人都很忙,但就是整体效率低下!而且也很难找出原因,不知该如何改善。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:
一、流程不完善
流程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础。一个企业的效率低下,首先应检查:
1、企业的流程是否合理;能否有改进的地方。检查流程首先要检查流程系统本身。流程系统绝不是简单的业务链条,而是复杂而封闭的循环系统,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。
2、不注重品质管理体系系统的建设和完善
凡出现质量问题,只向员工个人追究责任,而不寻找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漏洞和缺陷。片面要求员工提高改进个人意识和技能,而忽视创造员工提高改进意识和技能的条件,不提供培训资源、管理制度保障和激励等改进的环境。
只片面强调员工个人改进而不注重品质管理体系系统的建设和完善,忽视了系统环境对个人意识和能力的影响,没有认识到两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。
只知道埋头“发现问题-处理问题-再发现问题”的无穷恶性循环,并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员工个人素质的不足,只知追究员工的不合格责任,而忽视导致这些质量问题的管理体系系统漏洞和缺陷。
3、流程上流的是否是企业的个性和特色(企业文化)。即员工的言行举止及服务品质,这才是竞争对手不可轻易复制的
二、制度不支持
检查管理制度是否真的支持流程及流动的内容,制度是否充分尊重人文情怀。
制度过严,大家会变着法子钻制度的漏洞,甚至集体对抗;如:迟到一分钟都要扣钱或执行双重标准、外返扣款无标准无沟通确认等。制度过宽,约束力又不够。 严宽均是相对的,决定于价值取向,任何违背“以顾客为导向”和“人性”的制度都是不合理的。
三、监管不到位
监管方法缺失,如靠人管人或拉帮结派等。监管越位或错位,如直属经理不管不问,老板一杆子到底等。监管失职,如明知作业不规范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。监管岗位素质低,沟通能力太差或将包容和宽容混为一谈。监管者本身处事不公正,没有原则,再好流程和制度也会死,上梁不正下梁歪。技术管理素质不匹配全员全流程质量控制思想领悟不深,还是以为有一个技术棒的厂长就全厂无忧了!
四、员工素质不高
什么是品?品就是职业道德。
什么是质?质是指与岗位有关的自然属性,包括:职业意识、知识、技能、智慧、资源等。职业意识是指在岗人员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怎么干(岗位职责和岗位考核标准)。
效率低下主要与员工的品质有关。一个品质很好的员工,其工作效率可能是一般员工的两倍、3倍、甚至10倍以上,更重要的是工作质量不一样。布置同样的工作,质地优异的员工可能一天之内就完成了,而质地差的员工非常努力,却一周后才完成,而且工作质量根本不可能与质地好的员工同日而语。
五、主管能力有限
俗话讲:“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”。由于厂长付总能力有限,不具备战略上布局谋篇,不会在战术上指挥调度协调,更不能很好地识人、用人,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,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、知天知地,所以造成在错误的时间、错误的地点、用很优秀的士兵打错误的战斗,失败肯定是必然的。
1、作为主管或老板,千万注意不要让员工无为劳作。
即忙了半天没有效果,若此时又不敢承担责任,试想其结局会如何?如果这样的次数多了,员工也就疲了。然而又不能违抗命令,怎么办?
员工就会兵来将挡,你有千条令我不行,我就自扫门前雪。结果大家都在忙,其实是各忙各的,是装着忙的样子给上级主管看,一级骗一级。
2、千万不能朝令夕改。
作为主管或老板,做决策前不慎重,或决策力不够,或耳根子软,做了决策发布指令后又感觉原来决策不好,想修改决策,于是出现决策指令正在实施过程中,随意、随时、随便、随机修改指令,导致随意文化滋生。刚开始下属对此不舒服,时间长了摸准了上司的秉性和行事风格,尽管上司发布了命令,又估计上司会修改指令,于是就开始佯动而不真动。结果上司看见下属在动也就心满意足了,可就是迟迟不出结果,没有效率。